二二八真相大公開(九)

· 二二八系列文章

問:228事件後,為何綠營會將當時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視為是“高雄屠夫”,事件的真相為何?

答:對二二八的歷史研究,綠營學者基於政治需要,而編織了許多謊言,其中之一就是他們把當時的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冠以“高雄屠夫”的惡名,以加深民眾對國民黨及國民政府的厭惡。

我們必須首先要說,任何一個生命都是無價,都不應該受到違法及不正義的剝奪,不論死傷的人數是多少,我們都應該反省與檢討。而還原歷史當時的真相,有助於我們了解當時悲劇的背景,以下是當時228事件在高雄的過程。228台北發生動亂以後,很快漫延到高雄,3月1號就傳出追殺外省人的消息,市長黃仲圖被反政府領袖包圍,議長彭清靠(彭明敏父親)雖與彭孟緝私交甚篶,但也無力影響民間領袖。髙雄治安����間失控。

3月3日下午先攻擊警察局局長座車,攻擊高雄港憲兵隊、攻佔警察局、各地派出所,搶走大批武器彈藥。未久市政府也被暴徒攻佔。3月4日高雄港務局、鐵道辨事處被佔領。聯勤及警方倉庫被搶。3月5日高雄市參議會參照台北市,成立“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”(簡稱“處委會”)。市區憲兵被攻擊,憲兵退到高雄要塞司令部。暴徒四處搶劫軍警倉庫。

3月6日高雄叛亂領䄂號稱率領萬餘人擬攻打高雄要塞司令部。涂光明要脅市長黃仲圖等六人與彭孟緝談判,遞交“九條件”一紙,這九條中前三條要求國軍停戰撤退、國軍繳械,並交出可裝備日軍六師團的鳳山軍械庫。由於條件中有國軍解除武裝,集中西仔灣,遣返大陸之要求。談判破烈,涂光明圖用暗藏之手槍企圖剌殺彭孟緝。被彭下令當塲逮捕(軍法審判後槍決),並下令軍隊出擊,收復憲兵隊、市政府。後又還擊涂光明在高雄中學的總部,救出不少外省人質。

3月7日高雄被暴徒佔領之據㸃次第收復。撃潰逃往三塊厝之殘餘暴徒繳獲機槍四挺及其它武器。

broken image

高雄告急電。(中評社)

從高雄動亂以及彭孟緝出兵平亂的經過,從過程來看,彭孟緝是在高雄市已經全部淪陷的情況下不得已出兵平亂,如果不出兵平亂,高雄的動亂會呈現甚麼樣的面貌?如果此事發生在其它國家,甚而是現在,請問政府會如何處理?出兵平亂也盡可能減少暴民傷亡,如始終不使用炮兵,僅有一次,攻擊雄中時先向民眾喊話,要求民眾棄械投降。未見回應,乃發炮射擊操場,攻入學校時學校已空無一人。

228事件的說法,有太多謊言,例如“高雄中學校園全染鮮血,屍體摧積如山”,甚至說在高雄中學內死了二千人。實際上高雄中學內一個人也沒有死。也有人說,有抗爭群眾盤據在高雄火車站對面的長春旅社而遭到殺害,死了三百多人,事實上也沒有人死亡,而當時的旅社老板女兒在228事件後還嫁給憲兵隊李先生,成為李太太。《1947台灣228革命》一書也說,3月6日這天“處委會當場被殺者30多人,受傷100多人,傷者因無人送醫而全部喪生,…屍體拋入愛河,愛河成為血河,河面盡是浮屍。…市內處處有巷戰,最後一個前金派出所失守,學生們全部壯烈成仁,此後一連三天,高雄市遭到空前的大屠殺,火車站一帶的濫殺更為徹底。…彭孟緝部隊利用車站地下道做為屠宰場,死屍堆疊,血流成河”。(第216頁)

事實上,在高雄市政府因為群眾陳亮谷等向軍隊丟手榴彈,而遭致反擊,致使在現場有約30名群眾不幸遭要塞軍隊還擊射殺外,其餘所謂“處委會人員30多人當場被殺”、“傷者100多人無人送醫而全部喪生”,“愛河河面盡是浮屍”,“處處有巷戰”、“學生全部壯烈成仁”、“車站地下道作為屠宰場”均非事實,但是這些以訛傳訛的誣陷說法,也使得彭孟緝背上“高雄屠夫”的惡名。

至於228事件中,整個高雄市死亡失蹤人數究竟有多少人?高雄新政府的“高雄市228事件報告書”合計125人。台灣省文獻會在1994年2月27日發佈的“228事件”死亡失蹤名單,高雄市確定死亡68人,失蹤2人。保密局檔案顯示,本省人死亡90餘人,外省人死亡4人。而綠營學者說法則是高雄市死了二千到數萬人,這當然完全不是事實,而將彭孟緝按上“高雄屠夫”的惡名,更是有其政治目的。

一些“台獨”史觀的學者都說是彭孟緝拒絕民眾“和平”九條件,並大肆屠殺,但對九條件的內容為何卻隻字不提。“中央研究院”院士黃彰健完成“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”一書指出,根據檔案,“行政院”的版本刻意扭曲歷史,並惡意批判當時高雄要塞司令兼台灣南部防衛司令的彭孟緝。有很多事實真相,但賴澤涵、許雪姬等“中研院”同事合撰的《二二八研究報告》,存心抹黑彭孟緝,且很多隱而未寫,都讓台灣民眾不了解事件的真相。特別是在報告中沒有提到,涂光明所提出的“九條”作為談判條件,而其中又包括要求國軍停戰撤退、國軍繳械,並交出鳳山軍械庫。黃彰健說,他在仔細閱讀當時的警總檔案後發現,彭孟緝處理高雄事件並未犯錯,他的研究報告讓大家可以了解南部事件的真相。

broken image

電文稱:暴徒搶到機槍八挺,步槍200餘枝。(中評社)

值得一提的,也是綠營學者及政府所刻意忽略的,就是從當時的高雄在地報紙《國聲報》的內容上,可以了解彭孟緝的出兵行動受到當時高雄社會各界的接受與肯定。由於228起一週的社會混亂,攤商難以開張,交通難以恢復,郵政難以寄送,都使得社會望治心切,因此不但彭清靠提供其房舍給彭孟緝全家居住,社會各界在3月6日後也紛紛登報,公開感謝彭孟緝。

228事件是歷史的不幸事件,我們應該相互理解那個時代的悲劇,而不是用仇恨的方式來繼續撕裂台灣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