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岸敵意問題 必須面對

· 政治思想

美國彭博通訊社近日分析指出,就深層意義來說,中美貿易戰其實是雙方在政治、經濟實力、國家體制、全球影響力等層面的對決。

的確如此,中美貿易戰的爆發,絕非只是單純的貿易問題,而可能是「既有霸權」對「崛起強權」的一場預防性戰爭。如果美國決心打這場戰役,大陸又堅決不屈服,美國即可能會從貿易戰再擴大戰場,包括南海與台海在內,以航行自由或捍衛民主為名的軍事實力戰。那麼,美國是否也會希望台灣陪她進行這一場「維護美國霸權」的戰役?台灣又該如何自處?

當台灣被明確要求表態時,正是台灣的最大夢魘。一個從來沒被檢驗過的問題於是出現:台美關係是否還重於兩岸關係?

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期的戰略選擇,是希望採取維持多邊的友好關係,因此有所謂「親美、友日、和中」之說,但從用字來看,對美要「親」,對大陸只是要「和」。就政治層面而言,兩岸仍處於敵對狀態,可是聯繫美台關係的卻是獲美國國會支持的《台灣關係法》與近日通過的《台灣旅行法》。

雖然國民黨高層頻繁與大陸高層會面接觸,但所談問題也是經貿居多,迄今為止,仍避談如何解決政治敵意問題,因而在中美這場霸權戰中,國民黨高層會否公開表示「兩岸關係高於台美關係」,並明確站在大陸這邊,拒絕配合美國的要求與利用,值得懷疑與觀察。

民進黨與其他泛綠的選擇則極為明確,不僅長期主張「台美關係高於兩岸關係」,對他們來說,弱化中國、裂解中國是從李登輝以來台獨分離主義者夢寐以求的期望,因而這場戰役被視為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,當然更樂於站在美國這一邊,追隨美國打這場遏制中國戰略崛起之戰。

作為全球霸權的美國,在維護其霸權時從不手軟,也毫不猶豫。霸權的出手,策略是靈活的,絕非只用單一面向,手段絕對是凶猛的,有時犧牲美軍的生命也在所不惜。鬥倒蘇聯,迫使日圓屈服,分化歐盟,製造伊斯蘭世界的混亂,均是美國集體意志下的產物。美國能否如願遏制中國是一個問題,但有此意願已是事實。

台海曾在1950年代有過幾次軍事衝突,但在1970年代以後,兩岸之間僅有口頭叫囂、外交爭奪、軍事對峙,後來也有了相互交往,這是因華府還沒有把北京視為戰略上的威脅對手,才不需要台灣,也因為兩岸「分治、敵對、交往」的混合現狀,符合美國的東亞戰略需要及利益。

可以這麼說,直到2017年,美國還沒有把台灣當做遏制大陸的一張「攻擊性」或「刺激性」戰術牌使用,但如果當前中美貿易戰的目的不僅是貿易,而是美國要遏制中國的戰略崛起,以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,那麼,由美國以往在全球的作為來看,他不會不打台灣這張牌的。對於美國而言,如果打台灣牌能有利於干擾、削弱、遏制中國,那麼,美國是不會客氣的。

對台灣而言,「安全上依靠美國,經濟上需要大陸」,但「台美關係重於兩岸關係」一直是以往的選擇。如今當中美貿易戰開打,台灣被利用為遏制中國的「戰術牌」時,難題就出現了: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何者應為優先?台灣願否、能否拒絕做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打手?民進黨的答案一如往昔,但國民黨與台灣民眾的抉擇是什麼呢?

(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、孫文學校總校長)

 

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opinion/20180708002407-262105?chdtv